大成皮肤网 列表
首页 > 疾病大全> 概述

太田痣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

2016-12-16 16:09:06 青岛大成皮肤网

太田痣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

  太田痣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?专家解析:太田痣又称做上腭部褐青色痣、眼皮肤黑素细胞增生病,是太田于1938年首次的描述的一种波及巩膜及同侧面部沿三叉神经眼支、上颌支走行部位的灰蓝色斑片的损害,一般的好发于有色人种,如东方人以及黑人。女性多见。发病的年龄在婴儿期及青春期有两个峰段,其中1岁以内发病占61.35%。

  太田痣是黑素细胞或前体在向表皮移行过程中停滞于局部所致。黑素细胞一般的位于真皮中部,可累及真皮上部或皮下组织。黑素细胞的数目较多,在病变的隆起处更多,胞体伸长,呈梭形,散在分布于真皮胶原纤维之间。少数的病变中可见噬黑素细胞。病变累及眼部者,除皮肤组织外,其他组织包括深部的骨膜,亦可见黑素细胞浸润。

  太田痣是分布在眼眶周围的蓝色、褐色、黑色或混合色的斑片、斑点,重的可表现为单侧面部或双侧面部的褐色,青褐色或青黑色色素斑,现实生活中太田痣形成原因是有很多的。但是无论太田痣形成的原因是什么,其性质都是一样的,没有什么不同。

  对于那些一出生就有或出生不久就有太田痣的形成患者来说,通常的在4-5岁左右时和12-14岁时,太田痣会波动一次,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,太田痣的形成会长大一些,或者颜色会变深一些,以后较为稳定。对于以后发生的太田痣患者来说,他们通常的在4-5岁或12-14岁左右时长出太田痣,当然也有更晚一些才有太田痣的形成的。

  太田痣的颜色可随季节变化,如夏季颜色较深,冬季较浅,情绪对颜色也有影响,所以说太田痣形成的原因也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。

想要了解更多:皮肤病的种类图片

小编推荐

地图 | 电脑端 | 客户端下载 | 反馈 | 网站导航

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
版权所有:大成皮肤网 备案号:鲁ICP备16011563号(2010-202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