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成皮肤网 列表
首页 > 疾病大全> 概述

虫咬皮炎

2017-06-20 01:57:42 青岛大成皮肤网

   虫咬性皮炎又可称“丘疹性荨麻疹”,主要与节肢动物的叮咬有关,常见的如螨,以春、夏、秋季多见。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,会导致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。一般为红色水肿性丘疹,中央可有小水疱,黄豆大小,经常发于暴露部位和腰周。

   【病因】

   中医对本病的记载较多,如隋《诸病源候论》有“蜂蛰”、“蜈蚣蛰”、“湿疥”等论述。人禀性畏虫毒,触诸毒便中其毒,风邪乘虚而入与毒相搏客于皮肤;或禀性不耐之体,每食鱼腥辛辣之品,脾胃运化失司,生热助湿,蕴发皮肤而发病。

   该病是被虫类叮咬,接触其毒液或虫体的粉毛而引起的皮炎。很常规的害虫有跳蚤、虱类、蠓、刺毛虫、飞蛾、蚊、臭虫、蜂等。

   【临床症状表现】

   自觉瘙痒,多数较剧烈,通常没有全身症状;皮损以四肢、臀部、腰背部多见,常成批的发生,多散在或群集出现,一般不融合;皮损为黄豆至花生大小,呈梭形的红色水肿性丘疹,中央可有丘疹,水泡或大泡。皮疹经7-10天后消退,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。

   1、损害以丘疹、风团或瘀点为多见,亦有出现丘疱疹或水疱者。损害中央常可见有刺吮点,分散着分布或数个成群。常因搔抓引发继发性感染或局部淋巴结肿大。

虫咬皮炎
   2、皮损多见于暴露部位。但由跳蚤、臭虫引起的多在覆盖部位。

   3、自觉奇痒、烧灼或痛感。

   【诊断】

   虫咬皮炎 1、常有虫咬史或找到害虫。

   2、常有季节性,以夏季多见。

   3、应与丘疹性荨麻疹区别,后者小儿多见,损害常为淡红色纺锤形丘疹或坚硬丘疱疹,对称性散发躯干四肢,常伴有胃肠道功能障碍,患儿多为过敏性体质。

   【治疗】

   1、西医药治疗:局部外用1%酚炉甘石洗剂,1%薄荷炉甘石洗剂,5%-10%氨水等。十分瘙痒或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组胺制剂,如扑尔敏4mg,每日3次;敏迪(特非那丁)60mg,每日2次;息斯敏10mg,每日1次等。

   2、中医药治疗:内治宜清热利湿解毒,用五味消毒饮加减;或清解片,每次5片,每日3次。外治可选用颠倒散洗剂、市售清凉油、风油精虫咬皮炎等。

小编推荐

地图 | 电脑端 | 客户端下载 | 反馈 | 网站导航

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
版权所有:大成皮肤网 备案号:鲁ICP备16011563号(2010-202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