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成皮肤网 列表
首页 > 疾病大全> 概述

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病因

2016-11-09 15:38:50 青岛大成皮肤网

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病因

  (一)发病原因

  本病的病因尚无定论,鉴于本病合并有系统性红斑狼疮,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症的混合表现,故对本病是一种独立疾病还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亚型,尚有争议,但总的说来以自身免疫学说为公认,即可能是在遗传免疫调节功能失调的基础上,对自身组织损坏,退化和变异的成分出现自身抗体,从而引起免疫病理过程,其理由为:①本病与自身免疫疾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,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症有很多共同表现,②测得敏感而特异的高滴度的抗RNP抗体,表皮基底膜处有Ig沉着,免疫荧光学检查有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的斑点型抗核抗体,③抗核抗体几乎全部阳性,而且其他血清抗体如类风湿因子,抗核因子等也有部分阳性,④在自身免疫病的代表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病变处,部分患者可查出抗RNP抗体。

  (二)发病机制

  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如下学说:

  1.遗传家族分析证明,凡是带有人白细胞抗原-B8(HLA-B8)者,均容易发生混合性胶原病,而且其抑制性T淋巴细胞(T8细胞)功能低下,有人认为B8可能是免疫反应控制失调的标志,抑制性T淋巴细胞与免疫反应基因控制有关,当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时,免疫反应基因即失去控制,结果导致体内免疫失调(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失调),当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时,可引起体液免疫亢进,细胞免疫低下,T8细胞还可抑制自身免疫的反应性,它的功能一旦缺损,就可出现自身抗原抗体反应,形成免疫复合物,抗原过剩形成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,又可随血液循环而到达身体其他脏器,并在那里沉淀和引起组织损伤。

  2.病毒感染

  病毒感染导致自身免疫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有以下3个方面:

  (1)受病毒感染的T细胞细胞毒作用增强,导致组织细胞破坏。

  (2)病毒感染的T细胞功能受抑制,导致增强的B细胞产生抗体。

  (3)宿主内源性感染或内源性病毒产物,通过病毒对HLA-B8阳性宿主的异体化作用,可把病毒种植于白细胞表面上,因而出现抗病毒和抗病毒感染的细胞反应,这些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,病毒可使组织成分发生变化而出现自身抗原性,刺激B细胞产生相应抗体,发生抗原抗体反应,形成免疫复合物,引起组织损伤,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在细胞毒作用下,释放出碎片,可使机体发生自身致敏作用,因而产生抗细胞成分抗体,另外,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可产生中和因子,促使自身免疫的发生。

  3.抗淋巴细胞抗体

  有人发现混合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有一种抗淋巴毒抗体(抗淋巴细胞抗体),此抗体本质是IgM,对周围T,B细胞均有破坏作用,它的活性与周围血液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数呈反比,在病情活动期其活性升高,在缓解期则活性降低,有皮肤,神经,食管症状者阳性率高,但与肾脏改变,关节症状无关。

  4.病理

  (1)皮肤镜检可见表皮过度角化,上皮萎缩;真皮内胶原纤维水肿,增生;皮下脂肪组织有变性坏死;皮下组织小血管管壁增厚,内膜增生,肿胀,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浸润,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,透明变性。

  (2)肌肉镜检有变性,横纹肌横纹不清,本病的病理特征既是系统性红斑狼疮,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症三者的综合,又有不同之处,如肌肉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与系统性硬化症不同;血管呈一般的炎症改变,无类纤维蛋白变性,又不同于系统性红斑狼疮。

小编推荐

地图 | 电脑端 | 客户端下载 | 反馈 | 网站导航

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
版权所有:大成皮肤网 备案号:鲁ICP备16011563号(2010-202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