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治冻疮的中医药方
一、辨证论治 .寒凝血瘀证
证候:手足、耳廓肤色青紫或暗红,肿胀结块,或有水疱,结痂,麻痹冷痛,遇热瘙痒,手足清凉;舌质淡,苔白,脉沉或沉细。
治法:温经散寒,活血通脉。
方药:当归四逆汤加减;有腐烂者用阳和汤。素体气血不足者,可加黄芪、党参、红花。 .寒瘀化热证
证候:疮面腐烂流脓,四周红肿色暗,疼痛变得愈加严峻;伴发热、口干;舌质红,苔黄,脉数。
治法:清热解毒,活血止痛。
方药:四妙勇安汤加减。可加红藤、丹参、紫花地丁;气虚疮面久不愈合者,加生黄芪;疼痛甚者,加炙乳香、炙没药等。
二、外用擦剂
1、桂枝乌头酊:桂枝50克,生川乌、生草乌各30克,细辛、红花、樟脑、冰片各10克,用75%酒精750毫升浸泡7天后,纱布过滤备用。用时将部分洗净拭干,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,天天3~5次。用于冻疮初发,疮面腐烂者勿用。 、冻疮酊:王不留行、当归、红花各50克,干姜、桂枝各30克,细辛、樟脑、冰片各10克,用75%酒精750毫升浸泡7天后,纱布过滤备用。用时将部分洗净拭干,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,天天3~5次,3~5天收效,7~10天肿消痒止而愈。
以上的医生解释了“防治冻疮的中医药方”。医院专家谈到我国北方冬季天气寒冷干燥是冻疮的多发地区,另外冻疮其危害更严重的还在于其季节性和复发性,所以对于此病患者要防患于未然,应经常锻炼身体,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。更重要的是要小心保暖、保持干燥、鞋袜不宜过紧,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热水浸泡。相信广大患者做好提前预防并依此方治疗必定会将冻疮置之门外,换您健康肌肤,温暖过防治冻疮的中医药方有哪些冬。
皮肤病有哪些